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专家 > 正文

刘德谦 :中国旅游70年:行为、决策与学科发展(一)

在现代汉语中,“旅游”是一个用“旅”和“游”两个词素并列组成的联合式复合动词,它的意思是“旅行游览”。汉语“旅游”一词最先出现在南北朝时梁朝沈约(公元441-513年)的《悲哉行》,诗中载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人们的旅游活动最喜欢安排在一年的春季,一年的春景也实在招惹着游人”)的诗句,其“旅游”一语的“旅行和游览”的含义,也是可以从同时代人萧统的《文选》...

  一、小引

  1. 概念辨析

  在现代汉语中,“旅游”是一个用“旅”和“游”两个词素并列组成的联合式复合动词,它的意思是“旅行游览”。汉语“旅游”一词最先出现在南北朝时梁朝沈约(公元441-513年)的《悲哉行》,诗中载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人们的旅游活动最喜欢安排在一年的春季,一年的春景也实在招惹着游人”)的诗句,其“旅游”一语的“旅行和游览”的含义,也是可以从同时代人萧统的《文选》所汇集的前代文人的“行旅”类、“纪行”类、“游览”类的诗赋得到印证的。如进一步往前追溯,汉语“旅”“行”“游”“览”和“旅行”“游览”等词语的使用,比“旅游”出现得更早。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在回答曾子的问题时就已经用过“旅行”一词。稍后的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在见梁惠王时也说到了“行旅”。比他们更早的,还有出自《周易·观卦》的“观光”,还有其后秦汉时代的“游观”“游览”“观览”“周游”“游行”等。

  现代汉语中,“旅游”的同义词,还有“旅行”“游览”“远足”“游玩”等。如以20世纪初“白话文”兴盛后的运用来看,20世纪前50年出版的旅游书籍,如《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中国旅行手册》《旅行谈荟》《旅行向导》《我们的旅行记》《游览事业之理论与实际》《旅行社业调查资料》等,文章如《交通与旅行部之关系》《中国旅行社之新气象——易名之经过》《亚细亚青年步行团宣言》《论旅行》《我的旅行哲学》《旅游中的道德问题》《游览名词诠释》《中国人之游览观》《游览事业之意义》《游览资源问题》《旅行——心理卫生之道》《中国旅行事业之展望》等,期刊如《旅行杂志》《旅行月刊》《旅外岭东周报》《旅行周报》《旅行》《旅行卫生》《旅行天地》《旅行便览》《旅光》等,可以发现,人们大多习惯使用“旅行”和“游览”两词,也有使用“旅游”的,但不多。

  由此可知,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是喜欢用“旅行”和“游览”两个词来称呼自己和他人的“旅游”活动的。或者,有时在使用上也各有侧重,但在表达“旅行游览”时也使用“旅游”。这些词语的使用,应该说是有着中国文化和语义学的深厚根基的。随着1949年后接待外国友人的事务加强,人们逐渐习惯了“旅行”与“游览”两词的连用,一个十分明显的实例就是,1964年7月国务院下设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后来人们又慢慢习惯将“旅行游览”连称为“旅游”,1979年《旅游通讯》创刊和“旅游专科学校”“旅游学院”的出现,也证明了“旅行游览”的用语已经基本上为“旅游”所取代的现实。

  与汉语“旅游”相应的国际习用语,是tourism。它与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旅游”虽然其含义在总体上有某些大致相当,其实,二者仅仅是某些条件下的近义词,而不是等义词。比如《牛津高阶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就把tourism解释为“旅游业;观光业”,它的词性却是不可数名词。《牛津高阶现代英汉双解词典》所依托的是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Sixth Edition(《牛津现代英语高阶词典》第六版),它对“tourism”的原文释义是“the business activities connected with providing accommodation,services and entertainment for people who are visiting a place for pleasure”(Hornby, 2004)。显然,这里所说的把食宿、服务、娱乐链接起来,并进而向游客提供愉悦感受的商业活动,其实质就是“旅游业”。《牛津现代英语高阶词典》的这个释义,自然也得到了英国卷帙浩瀚的《牛津英语大词典》有关释义的支撑:“touris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ouring;traveling for pleasure.(Orig. usually depreciatory.) Also,the business attraction tourists and providing for their accommodation,entertainment;the business of operating tours.”(Simpson和Weiner,1989)这段释文,首先是说,“tourism”的含义是“旅游的理论与实践;为了愉悦的旅行”。但是它马上就用括号解释说,“tourism”的这个“本义”,“在通常的情况下其使用率正在降低”,所以它接下来便补充道,“tourism”的另一个意思是“吸引旅游者并为他们准备住宿、娱乐的商业经营;针对多种出游活动的商业经营”。所以说,在英语“tourism”的概念中,它既可以指人们的旅游出行,更指旅游业,也指旅游学,这也都是本文中不得不涉及的内容。

  对于最适宜以宏大叙事方式重彩描绘的70年中国旅游的发展,对于最适宜以科学归纳方法条分缕析的70年中国旅游的研究,笔者实在无法用不多的篇幅去记录,更不敢擅自臧否,故只好尽力梳理出一个脉络来,以供诸位方家参考。

  2. 现代旅游业:70年前开始在中国萌生

  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史和旅游史中,学界业界共识性的划时代事件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1841年7月6日组织的一项旅游活动。那是1841年在英国的拉夫伯勒举行禁酒会时,库克在米德兰铁路公司包租了一列从莱斯特往返于会议所在地的列车,并向570位乘客提供了一些相应的服务,为此,他向乘客收取1先令的费用。其实在他这次活动之前,英国早已有了各种形态的旅游,自然也包括一批批游客搭乘火车去各地游览等,而库克的行为与他人不同的是,他不再是自己去旅游,而是对他人的出行活动提供的服务安排。他开展的这次旅行服务的经营,被人们誉为现代旅游业的开端,库克也就成为了近现代世界旅游史的代表性人物。

  20世纪之初,虽然托马斯·库克等人的外国公司已经在我国开展了旅行业务的经营,但在今天的研究者中,人们却愿意把陈光甫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开设“旅行部”视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开端。为了扩大旅行服务的经营,陈光甫又在1927年将他的“旅行部”从他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分立出来,成立了“中国旅行社”。他从托马斯·库克的通济隆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那里借鉴了许多有关旅行业务运作的办法,包括兑换货币、发行旅行支票、代售船票车票、组织旅行、编辑发行“旅行指南”等等,也包括1927年成立旅行社的同时创刊的《旅行杂志》。那时,陈光甫对此的认识是相当深入的,他认为人们的旅行“不特可以开眼界,且足以拓思想”。至于他创刊《旅行杂志》的目的,他说,不只在于服务商旅,更“冀由此引起国人对于旅行之观感,以推求其益之普及”(陈光甫,1927)。

  从通济隆、运通公司到中国旅行社在中国的出现和拓展,应该说那正是市场需求带来的现代旅游业在中国的迅速成长。不仅中国旅行社的业务得到了迅速的扩展,而且随着国人的努力,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与旅行相关的交通、住宿等的服务接待业也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包括铁路交通部门对旅游交通的改善,各地名胜古迹和公园的开放,实业家们对交通业、住宿业和旅行社业的投入与经营等等,从而形成了那时以交通、旅行社和住宿业为主干的行业的一定规模,尤其是在社会动荡不断尤其是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中国旅游业的这种发展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除了在全国大多数中小学都继续安排有学生的“远足”活动外,应该说,20世纪前50年我国的“旅行”也仍然是少数人的活动。尽管如此,许多事件也是给人印象极深的:如1914年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提出开放京畿名胜的建议;1923年时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对有关银行向交通部提出的开设旅行部并代售铁路客票的请求的批准;实业家卢作孚“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对长江水运的开拓及其本人对旅游的支持和提倡;铁路公路部门特地为出行者编辑《旅行指南》;社会报刊不时选登作者读者的游记;还有团体和学生的旅行火车票可以享受“核减票价”的规定;……民间也自发组织起了一些旅行的社团(一个名为“友声旅行团”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公开刊物,活动人数甚至曾多达数千人)。有关统计显示,自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爆发的26年间,我国就出版了游记类图书378种(贾鸿雁,2006),足见当时知识阶层对旅行的关注。

  在那一段时期,虽然有关旅游的研究还不盛行,但也有不少成绩。如赵君豪的《旅行谈荟》、余贵棠的《游览事业之理论与实际》,以及赵尔谦的《我的旅行哲学》、王焕文的《中国亟应提倡旅行事业》、唐渭滨的《中国旅行事业之展望》、张其昀的《观光业在现代经济之重要性》、黎昭寰的《游览建国》、黄伯樵《导游与爱国》、李景汉的《学术的旅行》、孟昭范的《公园可以养成市民之公德心》,还有庄铸九所译的《旅行部利益问题》和《旅行杂志》多次介绍的国外旅行社经营的经验等等,都是颇有力度的。其中,赵君豪的《旅行谈荟》,系其以《旅行杂志》总编身份于1935-1937年间为每期刊物“旅游讲座”访问一位名人的收获的汇集。所访名人有马相伯、蔡孑民(蔡元培)、叶玉甫(叶恭绰)、许静仁、潘公展、沈君怡、顾少川(顾维钧)、黄任之(黄炎培)、高梦旦、陈光甫、王云五等21人,其实也多系旅游爱好者,他们都就游踪谈了自己的旅游感受与认知,同时还就中国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而余贵棠的《游览事业之理论与实际》,则是其探讨旅游发展诸多环节的十余篇论文的汇集(后来被誉为我国有关旅游理论研究的第一本文集)。(未完待续)

旅游

来源:《经济管理》,2019年第12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