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专家 > 正文

“归园田居”让乡村游更具黏性

  秦 文

  花瓣与和煦的春风闲谈,希望沿着柔和的春光攀升,在田间水边,看山泉流淌,听绿树作响,接地气天光……清明节前夕,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农业农村局、长安区人民政府在长安唐村共同举办“大美河山·乐享田园”2021年西安市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并发布了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引导百万市民游乡村、品乡趣、忆乡愁,为清明、“五一”小长假市民游客休闲度假提供了新选择。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近年来,中短途乡村体验休闲游日益受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广大都市人的青睐。与前些年,满足于“驱车几十里、野菜两三盘”的初级乡村游相比,人们如今对乡村游有着更高的期待,透露出对“归园田居”般深度体验的渴求。这也在客观上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做优做精乡村旅游规划、做深做实乡村文旅活动、做大做强乡村度假产业、做细做美乡村旅游环境,在文旅融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中,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多的内涵。

  本次西安市乡村旅游年之所以放在长安唐村启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长安唐村是近年来西安市乡村旅游中涌现出的一个典范。它将乡村振兴和复兴盛唐终南文化相统一,在绿水青山及农田池塘交错间,“复刻”了唐都长安的百姓生活,保留和修复了唐文化中乡绅文化的诸多形象。与众多仅仅主推自然风光和乡野美食的旅游之村相比,其强调了文化的归属感,突出了农业耕种、田园生活的价值。

  我国已进入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乡村旅游业的不断优化升级,是业态类型的不断丰富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乡村旅游不是“乡村”与“旅游”的简单相遇,而是引导市民和游客重新认识乡村和农业价值的过程,是“归园田居”般的文化及价值认同,是绿水青山与农业、农田、农宅以及民风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融合,是休闲放松与乡村文化、农耕文明的结合与发展,是多种资源叠加带来的创新式体验与开拓,是心灵在乡间的栖息与安适。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注重体验和学习的深度游逐渐成为国人需求的主流。一个形神俱全、品位不俗、文化韵味十足的乡村旅游,也才真正适配当代游客的需求。乡村旅游不仅要满足游客身体的舒展和放松,还要满足精神的契合和价值的认同,不仅要以“田居”的方式留下游客,还要以“归园”从文化和精神上打动游客。对此,乡村游要将其蕴含的文化底蕴转变为发展的资本,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供给服务社会,这是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之道,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此外,要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重视体验升级和文化认同;要打造精品示范项目,推动乡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乡村“田居”,势必与乡村产业发生交集,对此要让土色土乡而又质朴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民风民俗、本土文化与休闲康养、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及体育运动等相融合,打造一二三产业相互支撑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不久前刚刚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乡村休闲旅游要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

  显然,该规划强调了发展乡村旅游中“价值”和“魂”的意义,这也为众多发展中的乡村游项目指明了方向,让游客真正沉浸在农耕文明的传承和田园文化的价值认同中,在“归园田居”中真正品味乡野柔情,乡村旅游的黏性及发展动力就会更强。

乡村旅游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张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