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购物 > 正文

带着钱包去旅行 出国购物记

  罗云川 文/图

  2008年4月,法国首都发生“藏独”分子袭扰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事件的第二天,我们从北京启程前往巴黎。尽管气氛有些紧张,“多彩中华”展演还是在这座名城的一个公园里如期举行了。

  随团采访之余,我们开始了“文化之旅”。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枫丹白露、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香波堡,以及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罗丹美术馆、亚洲艺术博物馆……人文荟萃之地,令人流连忘返。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出来一趟,难免要买点东西带回去。法国香水久负盛名,活动组织者对我们说:你们不用乱买,我们之前都踩好点了,经济实惠,到时带大家去买。活动组织者有着多年对外文化交流经历,她的话我们是信的。有一天就带我们去了,店铺里几个中国女子,一色软糯的台湾腔。香水果然经济实惠,我买了几瓶。同行的在北京拥有一座民办博物馆的老王,当场看中了柜台里的一件灰水晶项链挂坠,把玩一阵,欣然收下。几年后我在老王博物馆旁的住处见到了他的日本女朋友,但是忘了看一下她脖颈上有没有戴着它。

  现在回忆起来,除了香水,我在巴黎大概还买了一些东西:一支粗长的铅笔,像一把短剑,上面印着一些巴黎的名胜古迹图片,我打算把它当做送给女儿的礼物。在卢浮宫、奥赛博物馆,买了一二十张世界名画明信片。去到神往已久的巴黎圣母院,在烛光中,在优美的唱诗声中,我用两欧元“请”了一枚圣母院纪念币。将其置于掌中,脑际浮现大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同名电影里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的形象跃然眼前。

  一次,乘坐中巴车,在一处公路服务区,我们下来,或上卫生间,或逛商店。一堆相同款式的带把瓷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拿起其中的一只来看,很简单,白釉杯身上,有蓝色的浅浮雕般凸起的两三处名胜造型,一处是埃菲尔铁塔,似乎一处是凯旋门,一处是巴黎圣母院或圣心大教堂。再看杯子底部的标签,注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并不妨碍我对它的喜欢;“8欧元”,这倒让我有点犹豫了。当时,一欧元约等于11元人民币,想想要花近100元买一个产自中国的杯子带回去,未免觉得有些不划算。等我再考虑考虑吧,反正还会经过一些服务区的,肯定还会碰上的,到时再买也不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再也没有见过那种杯子。

  巴黎购物,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2010年11月,我赴丹麦哥本哈根,对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进行采访。其间,见证了小美人鱼雕像参加完上海世博会运回来重新安放的仪式。出自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可谓是丹麦的标志。因此,采访之余,我也买了一个小美人鱼陶瓷圆盘留作纪念。哥本哈根有不少中国台湾人开的店铺,出售琥珀、蜜蜡等。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商业区,商场、店铺密集。在那里,同行的梁老师买了丹麦品牌爱步(ECCO)鞋,买了一床鹅绒被(上了年纪的女店员用抽气筒将它压缩成一小包),而我似乎对这些实用性的东西不感兴趣。最终,被我收入囊中的是:有风景建筑图案的带把瓷杯、木制的丹麦皇家卫兵(还是“Made in China”)、陶制的王宫岗亭卫兵、《The Art Book(艺术书)》。后来,那个放在家里的瓷杯被上蹿下跳的小猫碰落,摔坏了,其他的好好的一直还在。

  2014年9月,我参与了我们集团在马耳他举办的“温馨之约”论坛活动。马耳他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1523年,“圣约翰骑士团”移居至此,后来他们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声名远扬。因此,骑士文化是马耳他值得关注的现象。所以,我的购买物品中也增添了一个戴盔披甲、手持长矛、身跨骏马的骑士雕像。我发现我是一个“杯子控”,在马耳他也收了一个带有当地文化烙印的瓷杯。此外,一个瓦莱塔城堡小雕塑、一支印有著名景点“蓝窗”等图片的大铅笔、一个马耳他渔船造型的冰箱贴等,都被我从“地中海心脏”带到了“中国的心脏”。马耳他方面赠送给我一个方形的玻璃画盘,等我回到家中打开托运的行李箱,才发现它已碎裂。我试图修补它,终究无济于事。

  从马耳他返程,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转机,等候的时间里我逛了机场的工艺品商店,杯子盘子、瓶瓶罐罐,琳琅满目,令我痴迷。意外猝不及防,我的双肩背包碰到了一件瓷制品,它掉在地上摔碎了。我用英语向店员表示赔偿,空姐一样的女店员走过来说不用,让我小心一点。她把摔碎的东西收拾了。我最后买了一盒铁皮罐装的土耳其黑茶和一件玻璃制作的“蓝眼睛”。

  2016年9月,我以记者的身份随上海歌剧院赴美国西部进行音乐剧《国之当歌》巡演采访。首场演出在拉斯维加斯举行。我们住的酒店的大堂里,各种博彩游戏机令人眼花缭乱。酒店里的商店我进去逛了,也没什么可买的。

  一天,大巴车把我们拉到奥特莱斯,以年轻人居多的演员和记者开启了疯狂购物模式。“老夫聊发少年狂”,我开始“破戒”,准备给家里孩子、大人带几双运动鞋回去,这里的东西确实比国内便宜。在一家鞋店,我挑来挑去,选了某品牌的两双黑色的、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好了,任务完成,剩下的就是四处逛逛,只看不买。其实我更喜欢街头小商亭里摆满的手机壳,各种花纹图案,印度风格、哥特式的……就像一件件艺术品。不过从预留的摄像头的位置和形状来看,应该是适配苹果手机的。说到手机,我想起,那时iphone7刚上市,同行的记者后来甚至专门跑到一个地方为家人或朋友购买新手机。

  离开奥特莱斯、准备去坐大巴车之前,我打开购物袋查看一下自己的“战利品”。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有一双鞋是“一顺儿”而不是“一对儿”,两只鞋都是一只脚的。按理说我这么细心的一个人,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啊。可它偏偏发生了。想了一下,其中有点蹊跷,不排除被店员调包的可能。我记得我先挑了两双鞋,放在柜台结账处,因多买有更多优惠,我又反身去店里从货架上拿了一双。或许,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来不及细想,我赶忙折回去,找到那家鞋店,向原先那个黑人店员连比划带说话,他微笑着让我换了货。谢天谢地,总算凑成了“一对儿”,不然回去怎么向祖国人民交代呢?

购物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张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