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美食 > 国际美食 > 正文

川渝两地通过联手 加大川菜海外推广力度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代的到来,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如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我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在利好的政策条件和背景下,充分抓住机遇,在携手推广川菜、实现产业互补、加强跨区域合作等多方面实现无缝衔接的合作。

  川渝两地通过联手

  把川菜推向海外市场

  我喜欢看抖音,遇到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川菜,都会点进去看看。但我发现,除了赞美食品本身,大家的关注点竟然有点跑偏:这是川菜,还是重庆菜?

  回锅肉,重庆人会炒,四川人也会炒。但这是一道川菜,不因炒这个菜的人是重庆人,或者是四川人,就变了味儿。这是我回答别的网友的答案。

  事实上,我们的关注点应该集中到川菜的发展上来,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老饕们的口腹之欲,应该推动成渝川菜携手加大海外推广力度。

  我建议,重庆工商联餐饮商会将联动四川餐饮商会,共同推动以川菜为主的“中国美食”海外推广力度。在条件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川渝餐饮企业抱团发展,联手成立“海外中餐服务中心”或“中资餐饮商会”,或与境外中资工业园区进行配套,把麻辣、火锅等具有川渝特色的中餐标识推向世界。川渝两地可以通过联手举办国际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继续把川菜推向海外市场,传播巴蜀好文化、讲好成渝一体化好故事,打响中国餐饮声名。

  经济实现双城互补

  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要实现产业互补。互利才能共赢,共赢才能长久。

  我建议,成渝两地共同规划好城市群和经济圈的经济布局,明确经济圈的主体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促进优势产业融合互补,避免重复布局,造成资源浪费。

  从餐饮方面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乏在全国知名的餐饮企业。要想实现双城互补,就要想办法推进沿线、沿江(河)、沿界区域建成现代高效特色消费品产业示范带,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特色品牌,推动农副产品资源精深加工,做大做长餐饮产业链,推动文餐旅宿产业联动发展。

  同时,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方面,以工业互联网推动两地产业、科技、人才、数据、生产要素等资源汇聚,率先建设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进区域协同、产业协同、企业协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打破行政区域壁垒

  让经济要素自由流动

  过去的一年,成渝两地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打破了不少壁垒。比如,在重庆和四川等部分城市,可以互相申报对方城市的行政项目,这是一种进步。但我觉得,这种强度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大步伐。

  首先,是继续加强成渝两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两地公共交通互联互通,提升经济圈次级节点城市间的交流频率和强度,这样就可以降低交通成本和物流成本。

  其次,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共同制定圈内通用共享的经济政策。同时设立便于双城经济圈内人口流动的相关政策,大力提倡双城间文化亲合,进一步促进经济圈的科技交流、人员往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这不应局限于某个区对某个城市,而应该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所有城市融为一体,实现共融。

  第三,应加快升级节点城市的新型物流产业基地。现在企业的物流成本仍然比较高,在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基础上,依托渝西片区大量的工业企业和新基建企业,引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建设渝西智能物流产业园,提高渝西片区节点的要素流动效率。

  第四,在次级节点城市建设全产业链技术转移中心。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高精尖企业,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加入到节点城市中心的全产业链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通过将科研机构的成果和产出,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行再分配和对接,服务经济圈内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转移与合作平台。

  最后,我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应该加强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支持两地探索金融服务一体化、同城化试点,加快建立双城经济圈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授信机制,支持两地银行机构对双城经济圈范围内企业的授信、贷款视为同城授信、贷款。建立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市场化的征信体系,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旅游

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朱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