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国际 > 正文

被包裹的凯旋门,法国人寻找新鲜感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姚 蒙】“被包裹的凯旋门”大型艺术展揭幕式16日在巴黎戴高乐广场举行,该展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10月3日结束。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仪式时说,希望人们通过这个作品触摸到一个全新的凯旋门。

“被包裹的凯旋门”

  花费1400万欧元

  巴黎凯旋门是法国的标志。这个为纪念拿破仑征服欧洲而建的宏伟建筑,自1836年以来就屹立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尽头的戴高乐广场,成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凯旋门下的无名烈士墓,则是举行包括国庆在内的一系列重要仪式庆典的地方,也是各国领导人到访法国时官方迎接仪式举行的地方。展览揭幕的那天早上记者来到这个“被包裹的庞然大怪物”(现场一位法国人的惊呼)跟前。只见高约50米的凯旋门被银灰色布料完全包裹住,所有雕塑、文字、凹凸有致的精美建筑细节,全都被银灰色的布料遮盖,视觉效果确实惊人。

  据《巴黎竞赛》画报报道,早在1962年著名的艺术家夫妇赫里斯托和让娜-克洛德就开始设想包裹凯旋门。当时他们就住在凯旋门旁边的大街,看着这个巴黎的标志性建筑,赫里斯托就设想把其变作“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带着风起舞,跟着光变幻,皱褶会动,建筑表面充满感性”。这样的想法在今天实现了,赫里斯托2020年去世后,其侄子将他的计划付诸实施,得到法国文化部、法国历史建筑委员会、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于是耗资1400万欧元,用了2.5万平方米可回收聚丙烯布料、3000米同样材质的红色绳索,并耗时两个月来对凯旋门进行包装。10月3日展览结束后包装全部拆除,恢复凯旋门原样,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项目资金全部由赫里斯托基金会负责,来源于赫里斯托作品、草图、纪念品、模型及版画的拍卖,而相关艺术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将全部赠予法国国家历史文物中心。

  围绕凯旋门展开论战

  对这个特殊作品,法国官方的态度也是“惊人”的:马克龙总统夫妇称其为“成功的佳作”,是艺术家夫妇赫里斯托和让娜-克洛德“长达60年梦想的实现”。马克龙感谢赫里斯托的侄子实现其遗愿,完成这个“疯狂的梦想”,并让法国享誉世界。法国文化部长巴歇洛夫人称赞这个作品是给“巴黎人的绝佳礼物”,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女士则在接受《周末》杂志采访时明确指出,在充满忧虑、到处卡顿的时期,这个现代艺术项目让人看到一个城市可以靠文化遗产来给现在与未来增添色彩。她还希望借此带来更多外国游客。

  赫里斯托夫妇以各种包装、装饰进行大型短期艺术展示出名,曾经推出一系列颇有争议、影响很大的艺术品。但只有在热爱艺术的法国,他们才有可能在历史地标性的重要建筑上大展身手:1985年他们曾用灰黄色的布料整体包装了巴黎塞纳河上现存最古老的桥——新桥,将这座始建于1578年的石桥变成了一个充满现代迷幻色彩的布桥。老实说,站在“被包裹的凯旋门”前,记者本人并不认为特别美。当年记者对被包裹的新桥还有些反感,而“被包裹的凯旋门”由于材料不同,相比之下确实更具现代感与飘逸感。但也仅此而已。记者身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也为这样的装饰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无比漂亮,有人认为难看至极。这几天网上、媒体上也围绕凯旋门展开论战,热闹无比。但无论如何,包裹凯旋门本身产生极大的新闻效应,正如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艺术社会学者何内科所言,当代艺术就是通过公众的反响(无论好坏)而存在,而作品的特征常常就是违背常识。

  惊世骇俗的艺术并不罕见

  法国公众与当局对艺术的整体宽容态度,是自19世纪以来巴黎一直是世界艺术之都的根本原因。《巴黎神话》一书作者伊戈内教授指出,艺术在法国、在巴黎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是荷兰人梵·高还是西班牙人毕加索,无论是意大利人莫迪格利阿尼还是保加利亚人赫里斯托以及华人赵无极、朱德群等,他们都在巴黎创作成名、备受欢迎。这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热爱艺术的表现。

  这样惊世骇俗的现代艺术举动在法国并不稀罕:香榭丽舍大街曾经变成“农田”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街上古典的圆点广场喷泉变成造型独特的“钢管水龙头”,埃菲尔铁塔前的广场曾竖起“不伦不类”的和平纪念碑,巴黎塞纳河畔的道路变成了海滨沙滩,2019年葡萄牙当代女艺术家瓦斯康丝勒在巴黎推出巴黎之心雕塑,美国艺术家昆斯在巴黎小宫前立起巨型金属郁金香雕塑悼念巴黎恐袭受难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巴黎街头,你会随时看到新的雕塑、新的壁画、新的建筑包装,的确,这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城市。

法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张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