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创优 > 正文

平望:振兴江南文化 擦亮“平望·四河汇集”金名片

【点睛】总的来说,如果“平望·四河汇集”是一扇窗,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透过这扇窗,看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悟到红色百年的荡气回肠,望到“2035”的“通运江南,缘来平望”。

 

近日,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党委书记戴丹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现如今,平望有了初见书房的阅读时光,有了星巴克的入驻,有味道博物馆的加盟,身边真正的可观、可感、可享的“小确幸”越来越多了,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老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体验到的、触摸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中国网:平望希望成为江苏“最美的窗口”,对于这个窗口,您希望是什么样的“窗口”?政府在这当中将担当什么样的作用?

戴丹:在今年党代会上,平望提出了“对标沪苏同城,对表‘最美窗口’的目标,奋力谱写水乡人居文明典范的宏伟蓝图,也是给自己“十四五”定个目标。因为“十三五”平望已经全面实现了小康,“十四五”在现代化新征程迈进的步伐当中,我们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同时也结合上级部门对平望的定位。

说对标沪苏同城,是因为平望有非常良好的基础。吴江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是吴江”的美誉,现在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前沿阵地,我们可以自信地讲:“天堂走廊、C位吴江”。同时我们也可以坚定的说,吴江的潜力中心在平望。

地缘上看,318国道的起始端就叫“沪青平”,“沪”是上海,“青”是青浦,“平”就是平望。所以,上海人最初知道平望都是因为这条国道。建设中的沪苏湖高铁也将穿平望而过,而且就近有两个高铁站,苏州南站在汾湖,吴江南站在盛泽,离平望都只有10分钟车程。因此,平望的通达性非常好,到上海、杭州、苏州、嘉兴都是一个小时的车程,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文缘上看,我们与上海文脉相通,都深受江南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平望也做到了人缘相亲,和上海自古就有很多交汇,上世纪60年代,不少上海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到平望插队,平望也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发展至今,平望和上海的沟通接触也更多了。产缘上看,吴江号称鲈乡,平望雅号叫中鲈。我们有一个中鲈工业园,她是吴江区级工业园,主攻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承接上海资源和产业的外溢。

说对标“最美窗口”,要从新运河、老运河、太浦河、頔塘河穿镇而过,在平望境内形成“四水共流”的奇观说起。去年年底,苏州市委许昆林书记亲自将此奇观命名为“平望·四河汇集”,并入选苏州“运河十景”。“平望·四河汇集”是平望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也是我们倾力打造展示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最美窗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平望·四河汇集”呈现流域性、片区性和全域性等独一无二的特征,是人与河、河与景、景与镇相互融合的大场景、大文化、大社区、大品牌。因此,我们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以模块化打造的思路,形成各片区分布式的呈现,实现错位发展,各美其美。比如,“四河汇集”之运浦湾是是在三条大河交汇的南北两片,我们以大手笔来绘就大场景,勾勒大写意,引来大流量,因地制宜实现古与今的完美交融。“四河汇集”之京杭大集是在历史文化街区,我们用包容性、针灸式、点穴式的微更新手法来激活老镇区的新生。今年国庆期间,2万余名游客竞相来打卡,可以说叫好又叫座。“平望·四河汇集”正逐渐成为新时代感触平望、感受平望、感悟平望的“最美窗口”。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发展,在大树下种好属于自己的碧螺春。紧扣市委区委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部署,明确“平望·四河汇集”一号工程,全过程植入美学理念,牵手国内一线品牌、一流团队,高位谋划、高质打造,全力打造长三角旅游休闲目的地。

 

 

中国网:平望的规划设计里有两个“五”。一个是“五高”——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改革、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另一个是“五美”——美丽产业、美丽镇村、美丽生态、美丽人文、美丽强基。平望是如何规划并实现的?

戴丹:谈起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开创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新局面,典型的特征就是“出了厂门是家门,出了家门是厂门”。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我们吴江一直是全省民营经济的领头羊,经济的活跃度、自发度、容纳度都很高。所以,共同富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望也是如此,我们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发达,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400多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站稳10亿元台阶。

因此,平望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改革、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标,这些都和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是完全契合的。纵观平望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也是捷报频传,我们在2019、2020年度两度入围“全国百强镇”,前年是第95位,去年提升到第91位。

具体来讲,在产业发展方面,纺织是平望的主导产业,为继续擦亮纺织产业富民惠民的属性,我们结合“智改数转”“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等行动,深入做好产业有机更新这篇大文章,一体强化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纺织业走科技、绿色、时尚之路。

在改革赋能方面,我们将进一步用好省第二批经济发达镇赋能契机,专心致志深化改革,全方位升级集成指挥中心这个“智慧大脑”,搭建“平望指数”,形成更多像“云上旅店”出租房管理平台一样的场景和案例,系统提升包括经济治理、城镇治理、社会治理等在内的全域治理水平。

在美好生活方面,近几年,平望的政府工作也越来越关注民生服务。医疗、教育、卫生每一年都在滚动推进。老百姓不会简单评价GDP到底有多高,财政收入是多少,对我们居民而言,道路有没有更通畅,环境有没有更优美,公共服务配套有没有更完善,是最直观、最清晰的感受和体验。我们按照十分钟健身圈,坚决避免“有景的地方没有人,有人的地方没有景”,将口袋公园散植在城镇的节点、角落。同时,我们也真切体会到,水岸城村人是一体的,水岸共治、城村融合、人居和谐是必然要求,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在社会文明方面,我们将以“平望·四河汇集”为主发力点,深挖历史文化,讲好平望故事,携手中作协完成《太浦河》报告文学。紧扣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厚植平望精神和城镇品格,让精神富足与生活富裕齐头并进。

在红色领航方面,赋予融入发展、融入民生、融入区域、融入群众的“融入式”党建更多时代内涵,统筹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党组织建设,让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在美好家园建设当中,我看到平望的描述是“水岸城村人,和谐共生,共同富裕,可感可享”。从目前来看,实现到什么程度了?和百姓的互动如何?

戴丹:平望水系发达,境内分布着300多条河道、50余个湖泊,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0%。近年来,我们大力践行“两山理论”,突出水岸同治,优化水系规划,实施“清水引流”工程,以“三治”和“三优三保”为抓手,连片整治取缔沿线“散乱污”企业,逐步恢复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好风光。

同时,平望锚定“让农村成为城市里的公园”这一目标,实施绿化景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村融合。践行主客共享、旅居共生、景社共融理念,以“平望·四河汇集”为总领,打造“长漾里”“大龙荡”“运浦湾”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让群众在田园诗意中增添更多“小确幸”。

为了切实推动“水、岸、城、村、人”的和谐共生,我们还实施了产业、城镇、乡村三大有机更新。产业更新方面,围绕全面提升纺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等目标,抓牢“智改数转”契机,前瞻布局光伏项目,出台纺织区块“腾笼换鸟”细则,加快纺织产业由传统面料向现代新材料转变,向科技、绿色、时尚产业转变。城镇更新方面,紧盯“四河四荡两路”重点区域,以重构山河的气魄,累计投入数十亿元,贯通“留、改、拆、建”全链条,取缔淘汰一大批“散乱污”企业,让城镇空间更加通透感、大气感。实施绿化景观提升三年计划,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让城镇形象更加柔和生动。乡村更新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手更新风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后港为代表的特色田园乡村群;一手培育乡风,实施“强党风、转作风、育乡风”三年行动计划,凝聚邻里和睦、家庭和顺、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

令我们特别开心的是,最近几年,包括“十一”等节假日,愿意“常回家看看”的平望居民越来越多了。他们能感觉到,家乡这几年确实不太一样了。现在,平望有了初见书房的阅读时光,有了星巴克的入驻,有味道博物馆的加盟,身边真正的可观、可感、可享的“小确幸”越来越多了,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老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体验到的、触摸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平望也有如“平望酱品”等一批老字号品牌,这些都是独属于我们的文化名片,但是怎样让这些名片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还要通过比较传统的语言表述,否则老百姓是感受不到的。通过这样一种活化的沉浸式的表达,无论是老游客、还是新游客,都能给他们带来新生力和新体验,这才是真正属于平望的文化名片、文化符号。最近我们也积极落实“双减”要求,围绕运河研学、农耕研学、体育研学,让我们当地的百姓、小朋友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文化自信。

 

 

中国网:如果用一句话对平望进行推介,您觉得哪个词句最贴切?

戴丹:每当给客人介绍平望时,心中都会浮现出很多场景和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会用“通运江南,缘来平望“来表达。更诗意一点的话,我会用“运浦大局起,此处才江南”来推介我们平望。一方面是平望的历史文化充满魅力,“吴根越角”的包容性孕育了佛教文化、中医康养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相互交织、融合贯通,共同演绎着延绵千年的江南文化盛宴。另一方面是“乐居之城”建设的可观可感可享,我们瞄准最优营商环境,建立重点项目全过程帮办代办机制,免触摸式的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各类基础配套愈发完善,“运河上街”网红农贸市场等延展了平望的精致精美。我们平望正朝着“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美丽城镇奋进,也希望成为投资兴业、学习生活、旅游观光的缘地福地。

总的来说,如果“平望·四河汇集”是一扇窗,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透过这扇窗,看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悟到红色百年的荡气回肠,望到“2035”的“通运江南,缘来平望”。(伍策 楠雪 馋人)

 

旅游

创优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