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创优 > 正文

“六精七养”:文登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精致实践”

点睛】与其说,文登,千年呼唤一个名字,不如说是文化之力唤醒一座城市,古与今的交汇,历史足迹与现代文明共同描画出美丽宜居的新家园。

 

随着城乡二元化问题矛盾累积,以空间资源调配和公共设施整合为手段的新型城镇化路径逐渐清晰:以集约化、低碳化、组团式的空间资源利用,促进城乡一体、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从人口、生产、景观释放出文化内涵、生活方式、价值共享的高密度物质双向流动。村镇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乡土经济结构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更多元化驱动,在产业融合、旅游休闲、自然养生、乡土教育等路经实施创新探索。

2014年,全国范围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各地规划”中深度推进。从发展理念转变为行动落实,新一轮“撤县设区”成为城市发展战略要求。同年,威海市文登区正式挂牌,结束1400余年县制之后,文登的历史功名,携带着现代城市功能,在融入威海中心城区过程中,为其提供了在胶东经济圈下海陆统筹先行的动能和发展潜力。

文登,千年呼唤你的名字

“先有文登城,后有威海卫”。一句民间谚语透露出“县治”时代的文登与威海这座新城和而不同的历史背景。从时间上看,两地建制相差八百余年,文登是威海市唯一一座千年古县。

建在文山之上的召文台是文登新区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最高处可以俯瞰半座城。公元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论功德盛世。从此,“文山招士”的佳话流传千年。从汉代大儒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到明清两代成就“进士之乡”。“文登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地方学志享誉四海,还为一甲地守护“崇文尚学”文城胜武城的历史文化脉搏,涌动着希望。

从地理空间上看,文登地形以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展布。西部昆嵛山脉是胶东屋脊,南临黄海,依托百公里海岸线的优势,是打造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之一。1615平方公里内聚齐了山、海、泉、林、岛、滩等多样化自然资源,蓝加绿的生态底色,持续刷新文登的“颜值”,为产城发展同城化赋值。

当文登以“新区”融入威海中心城区,做到的不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是质量上的提速。以千年文明历程,累积地域文化硕果,开拓城市文化的新境界,作为威海市都市休闲农业支撑,构建城郊休闲度假地,无论是从经济园区与生活公园在空间结构上的双重叠加,还是城市运动与乡村复兴的共同富裕需求,文登都是威海在山东半岛经济群中“腰部城市”崛起的战略要义和基本支撑。

与其说,文登,千年呼唤一个名字,不如说是文化之力唤醒一座城市,古与今的交汇,历史足迹与现代文明共同描画出美丽宜居的新家园。凭借先进的制造业,文登打造全国知名的机电工具产业基地、中国工艺家纺名优品牌聚集区和全省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连续多年入驻“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

当威海市老城环翠区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背景,荣成已经在全国叫响了“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城市品牌,乳山通过实施“产业立市”战略,后来居上,多重竞争格局下的文登需另辟蹊径,在山海变奏中唱响自己的音符。

文登带给外界的观察是小一点,但做出了精致;密一些,却融合出精彩。文登,就是这句千年不改之名,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发出文旅产业新千年的回响。

“六精”工程:锻造四大精致空间

当文登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创新产业对接山东半岛,以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文旅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和休闲农业,潜力向海,动力向绿,共同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分工合作,共建共享。

文登全域旅游的“精致实践”,在紧扣威海“精致城市”定位,通过“打造精品项目、提供精心服务、坚持精细管理、创造精美环境、满足精彩体验、持续精妙创新”的全域发展策略,推动“城乡一体、景城融合”的空间关系重组,将政府的和市场的、公共的和个体的多方诉求运用全域旅游的组织性、技术性方法粘合起来,达成共识。

文登区在与威海中心城区全面接轨过程中,探索乡村旅游集群化片区发展路径,以“三区六带”现代农业布局为基础,全面架构“一镇一品牌,一镇一重点,一镇一名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以片区结合带动本地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丰盈着乡村文明建设的深度与广度,面向未来乡村文化并非被孤立甚至与城市文化的对立,而是走上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系统集成。

西洋参康养样板片区:打造“片区联动,品牌引领”文旅模式。以张家产镇为核心,包括邹家床、赵家床、林家床、田家床等14个村和和高村镇汤西、汤泊阳、慈口观、莲花、绿杨等5个村,共3301户、8089人,规划占地面积14.3平方公里,打造“中国西洋参小镇”,产业核心区辖“中国西洋参之都·文登博览园”、加工园区、交易中心与周边温泉度假园区、非遗文化区、生态观光园、影视基地城形成了辐射方圆5平方公里的康养“黄金带”。

以品牌驱动,“文登西洋参”荣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荣登“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年成品鲜参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七成,文登成立了专门的西洋参产业发展机构, 带动西洋参标准化生产成,为国内首批国家西洋参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打造迈向全球快车道,“中国西洋参之都”的国际级名片。

昆嵛山生态经济样板片区:探索“绿色崛起,文化深耕”文旅模式。昆嵛山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就了一道奇特的南北分界线,不仅是我国暖温带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更是东北亚内陆与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昆嵛山自上古时期留下“尧命曦仲宾日出”的故事传说,更是受到帝王、仙家青睐,素有“海上诸山之祖”的美誉。

昆嵛山以地形划分为南线、北线两大片区,由一个“中心配套服务区”引领。以犁眼沟山地运动,李家疃、桃花岘康养度假,晒字村文化体验等三大村落组团的“南线”,依托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形成的水系资源和群山环绕的自然优势,发展水上运动、工业旅游等产业。以梧桐庵静谥养心、六度寺禅意生活等八大组团的“北线”,依托万亩樱桃、道家养生、红色文化等,发展采摘观光、文化体验、特色民宿等产业。

通过不断延伸樱桃产业链,以“樱红石语中国油画院写生基地”为代表的文旅产业集群,集“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文创民宿-教育研学”多融发展;以“德国生态健康饮品项目”为核心的优质饮品产业集群;打造节庆品牌,持续推广运营15届昆嵛山樱桃节,擦亮乡村招牌。以建设“5A级景区”的工作目标,打造景区路网环线,请来书法名家,为片区路标、景点题字,将村庄文化典故以更优美的方式呈现给游客。片区不仅具备了造血能力,也实现了齐鲁风情乡村振兴的写意。

葛家镇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探索“产村融合,项目带动”文旅模式。片区涵盖11个村,片区面积38435亩。通过实行镇党委统筹、村级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将土地流转与强村和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体,打造农旅项目园区。

现代果业扶贫基地以苹果、大樱桃、软枣猕猴桃等特色水果种植为主,带动周边农家乐、农事体验、近郊休闲游等产业兴起。威高生态园项目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以“生态旅游+医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产业园区。果之峰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现代果业供销一体化,打造集健康养老、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循环经济综合体。葛家镇依托综合体内的产业、圣经山、镇区商贸带等资源优势,通过产村融合,项目带动模式,打造农文旅休闲区。

米山镇东下庄样板片区:激活“要素经济,旅游交通”文旅模式。片区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登火车站,高速公路、国道交错布局,港口、机场设施均实现一小时可达。依托发达的交通路网,系统化修建旅游观光廊道,推动沿线园林绿化产业和景观串珠成链、抱团发展,打造绿化景观节点。自西向东形成“滨水休闲—精致田园—康养社区—活力产业”的视觉景观,营造“一路风光一路景”的效果。

依托片区内“林”“果”优势农产品,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农产品引进、培育、研发,推进农业品牌价值提升;依托西铺头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形成“食住娱养学行”于一体的近郊休闲产业。

文登乡村旅游集群化、片区化发展,实质上是通过强村引领建成产业核心区,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带动周边形成区域联动和价值流动,最终实行“以强带弱,功能外溢”的实践路子。面对乡村运营管理从单一规划方式整合多种具体规划方案形成多元诉求,从经济发展的利益博弈变革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之路。从旅游部门职责到乡村建设广泛参与、积极合作的基层动员,从满足社会公共品兼顾旅游公共服务,满足外来消费者走向社区民生催生共同的约定规则,找寻共同家园,最终,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期望实现社会增值的创新模式。

“七养”融合:构建全域业态体系

文登全域旅游在乡村,乡村旅游如何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养成系”的品牌打造中,产业要素的跨界融合为文旅布局落下重要棋子。对文登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素-养-业”的系统构建,就会发现一个有机循环的生态网络。

素:即要素,包含生态、文化、工业、康体、民宿、美食、休闲、乡风文明等文登旅游资源的基本元素,是高质量旅游发展的基石;

养:是动词,描述为动态发展过程,包括涵养、康养、文养、居养、食养、信养、修养七养之道,是高质量旅游体验的支撑;

业:代表转化为价值,包括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以结果导向,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主体的安居乐业。

一“养”生态绿核

在推进城乡绿色发展中,以底色、亮色、特色的“三色”思维,实行生态保护与利用并举,重点围绕山景线、海景线、温泉线、红色旅游线、环城景观带“四线一带”,构建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态网络,开发绿色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坚守资源与环境保护底线,涌现了山泰生态园、栗景新天地、秀山公园等多个生态治理和景区建设的典范。通过对文登境内第一大河流——母猪河,水环境修复工程,水生态系统焕然新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村庄清洁“洗脸工程”、垃圾分类宣讲等活动,建立环境整治常态长效优化管护制度。

启动历史文化遗迹、古村落、古树名木等普查、建档立项等工作,对慈口观、万家村等百年古村落进行保护。西山后村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推动创意休闲农业发展脱贫致富,成为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100”的文登案例。

二“养”温泉医疗

立足生态禀赋,深挖文化基因,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康养旅游的特色路径。开发出以圣经山全真派发祥地为主题的道教康养游;以5处天然喷涌温泉为优势的温泉康养游;以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为载体的生态养生康养游和运动休闲康养游;以西洋参原产地和 2处三级甲等医院为依托的中医药康养游等系列康养旅游拳头产品,储备在建康养旅游项目20余个,并将保健养生理念贯穿于旅游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将康养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打响“康养福地” 品牌。

三“养”文化创意

“文登学” 持久魅力源自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激活传统,顺势弘扬现代文化,通过打造文旅项目,拓展文化交融发展的新空间。以“始皇东巡 文山召士”为依托建造的士学文化文山公园景区。以“曦仲宾日”总结时令典故打造“春分小镇”,按照“一村一定位,一村一梦想”的基本理念,分三期实施村庄再造、产业导入和文化复兴等村庄共同体建设。

国家级非遗“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为主题的 AAA 级景区李龙文化民俗园,通过推出舞台剧《李龙传奇》,阐释文登民俗文化内涵。建立非遗传习馆,引导鲁绣、胶东花饽饽、糖瓜等传统手工技艺形成非遗品牌,“文登礼物”特色文旅商品品牌。在以文养业的过程中,营造“文登学”现代语境下的再出发地。

四“养”乡居生活

昆嵛山横卧着大大小小的古朴村落中,具有240年历史之久的梧桐庵村以原生态乡居生活,凭“半亩方塘”、 黛瓦青石、有故事的老物件等构成一处处乡居场景,犹如世外桃源。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村民主动改建房屋、发展民宿经济,打造了水云天、秋水居等10余所精品民宿。

此外,六度寺近水小筑民宿、三瓣石村金兔庄园、界石镇樱红石语休闲谷、高村镇慈口观温泉民宿等通过盘活乡村闲置土地和房屋,实现乡村资产的增值,在乡村培育新鲜活力的实践中与乡村文化的复兴并举,不断延续村落生命力。

五“养”食品安全

文登围绕康养主题,深入挖掘研发文登特色餐饮,印制了《品味文登——特色餐饮指南》,制作了30部美食专题片,并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站得住、推得开”的主题宴席。乡村民宿“靠山吃山”推出农家风味宴。文登苹果、文登大樱桃、文登大花生、文登西洋参、文登砂梨、文登银杏、昆嵛山板栗等7个种植业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做到对农产品绿色有机溯源,保证食品安全,打造消费者信任的健康品牌。

六“养”红色信仰

文登是革命老区,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是胶东革命的摇篮。通过组织、文旅、党史、教体、农业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按照“1+N”红色旅游发展布局,以天福山红色旅游景区为中心,联动全区 115 处有重大影响的红色印迹,推动红色旅游全域化发展。

打造了AAA 级景区——天福山红色旅游景区及《烽火天福山》舞台剧;建设了威海红色胶东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昆嵛山红军纪念馆等11 个红色纪念馆;连珠园、理琪园等13个以红色英雄命名的红色主题公园;策划了红色初心游、红色乡村游、红色研学游等多条红色文登旅游线路。实现文登红色事业联动推进,红色旅游崛起。

七“养”乡风文明

开展“最美山村”“最美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细化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实行五星评定管理,组织群众美家园、护绿化、促文明、树新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展开乡村道德养成机制探索。

高村镇创新“乡风文明卡”机制,以一张小卡“存储”村民道德考核评级结果,村民凭卡享受镇政府提供的各项惠民政策。宋村镇在鹁鸽崖村等试点“信用分”,出台《信用管理办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公共文化成为文登乡村塑“德形”的重要滋养。

千年历史滋养赋予文登独特的人文与自然底蕴,秉承地方文化自信,用现代消费审美将优质资源转变为农村建设、风俗延续、乡风传承,甚至是生活方式等,全部融合在“养”出一个地域具有的独特地方感。

不可置否的是,即便是被边缘的乡村,也将要面对全球化设计语境。地方创造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一种共识,随着乡村文化沉浸,延伸出符号化内涵,守住本源,文化传承,制度创新,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此,文登“精致实践”路径得益于此。

岑梅玲子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