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特产 > 正文

重庆文创产品爆发创新活力

城市间的文化以旅游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文创产品则以旅游纪念品的方式进入游客的旅游场景里,被游客带回家。


清川至物开发的火锅系列冰箱贴

  一盏小夜灯,刻画上解放碑、国泰大剧院等重庆著名景点,不仅实用而且美观,白天也可以当时尚摆件;一瓶白酒,装进满瓶身重庆文化的磨砂小瓶里,微醺之后趣味有质感的瓶子也舍不得丢;把传统点缀冰激凌的清甜椰果换成麻辣鲜香的红油辣子,重庆的火辣裹挟着一切可以入口的食品……

  城市间的文化以旅游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文创产品则以旅游纪念品的方式进入游客的旅游场景里,被游客带回家。重庆,这座一年涌入上亿游客的网红城市,通过海量的文创产品与更多人产生着共鸣。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者,带着他们的智慧和新意,通过挖掘重庆的独特文化,踏着地域历史与文化的脚印,辅以智慧、结合科技,把重庆历史文化解读给了更多人,带到更大的世界去。

  创意为骨文化为魂

  2018 年11月,重庆知名景区“贰厂文创园区”连续10天人满为患。只见来往游客的视线聚焦在描绘着磁器口的披肩、有着重庆工业元素的回形针、刻画着重庆桥梁的 “触摸灯”等颇具“重庆符号”的商品上。原来,这是重庆首个专注文创、挖掘山城文化故事的大型文创展——“山城扎包”2018首届重庆文创礼品展。

  此次展出的产品,涵盖创意手工、文创食品、文创饰品、文创家居用品、模型玩具等30多个品类,共计3000余件,参展商来自重庆60余家文创企业。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此类规模的文创礼品展首次在重庆呈现,作为活动策展人之一的贰厂文创公园执行董事周迓昕道出了此次活动的初衷。他认为,重庆缺乏一个可以系统展示城市文化的平台,2018首届重庆文创礼品展就是为城市文化而生,“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平台,可以让山城文化与优秀的创意产品进一步融合,同时挖掘出符合现代市场和审美的新产品。”

  全场3000余件作品,每件都极尽精致,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些作品只是重庆文创产品市场的一小部分,除了参与礼品展的60余家参展商,还有无数创新者散布在这座山城,用自己的智慧和新意传播着重庆的文化。

  “不同于常见的文创产品,我们想以更新的视角观察生活,以更时尚、更有趣的方式和角度,呈现更具城市人文气息的产品。”重庆清川至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李玲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初衷。前段时间,清川至物原创的“微辣重庆”系列产品亮相第七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收获了大量好评。“公司以前主要是针对插画家粉丝做周边产品,经营了很多年,效益都还不错。”李玲表示,出于对重庆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创产品这片市场的看好,2018年,李玲投入到做带有旅游纪念品属性的文创产品的大潮中来,成立了清川至物。

  重庆文创产品市场中,清川至物这类以聚集设计师群体为主,主打生产优秀创意,制作进行外包的公司是大多数。在这些大多数里,占据重庆牛皮席市场90%以上市场份额、全国最少50%市场份额的重庆知名品牌——塔山牛皮对文创产品的切入,绝对算是重量级的角色。

  2017 年,专注于制作牛皮席的塔山牛皮开始把目光投向小件牛皮产品上。“制作牛皮席的工程很大,每次制作一张牛皮席难免会有边角料,于是我们把边角料利用起来,形成了小件产品,这是塔山牛皮切入小件文创产品的初始。”塔山牛皮所属公司——重庆隆发皮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海东介绍,塔山本是重庆的老品牌,30余年的品牌历程和90%的市场覆盖率,让塔山有足够的阅历和渠道去解读和传播重庆文化。实际上,市场给出的反应也证明了塔山的“合适”。2018 年9月,塔山牛皮以单价390元的价格上市了一款以经典国学为主题的牛皮蒲团,3个月内销量超过3000个,是同价位产品里,市场反响较好的产品之一。

  文创产业成创业香饽饽

  2017年,重庆文化企业注册数从约3万家增至7.6万家,注册资本金总额从约600亿元增至2000亿元,90%以上新增注资为非公有资本。过去的两年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重庆创业者和民间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领域。

  这既是政策所向,也是市场反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人将重庆作为旅游目的地。2017年,重庆共接待游客5.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8亿元,而在2018年国庆之前,重庆接待旅游人次就超过了2017全年接待人次,达到了5.5亿。5.5亿人来重庆带走什么,主要还得看重庆能给出什么。

  长期以来,火锅调料、江津米花糖类的饮食类特产,都是游客购买量最大的旅游纪念品,这些虽是重庆特产,但难免显得市场初级,且这些产品的留存时间并不长,不易吸引游客二次旅游行为。重庆旅游纪念品需要迭代,需要一批新鲜人群用创意思维,从“火锅底料”的份额里分一杯羹。机遇一旦初现苗头,就一定会有不少“先行者”。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把这把“文创创业”的火烧得通红。

  201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指出:全市上下需强化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运营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为:结合“文化优才培养计划”,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才培养列入重点培训项目,举办专题培训班,重点培养高端创意研发、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人才。探索现代学徒制、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提供岗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体到地方,各区县在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先锋企业的培育上更是不遗余力。

  从2017年起,重庆市渝中区开始实施“渝中英才计划”,每两年遴选一批区域内各行业各领域道德素质过硬、业绩贡献突出、引领作用显著、行业认可度高的人才进行政策奖励,形成行业拔尖示范和引领作用。渝中区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管委会为鼓励企业创新活力与动力,不仅对入驻企业提供资本、人才、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还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链条服务。

  渝中区电创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辉表示,依靠这样的机制,渝中区电创园可在产业发展的促进上发挥很大的集成作用:比如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气氛和发育土壤。在“山城扎包”礼品展中,作为主办方之一的渝中区电创园就用“一会”“一展”“一赛”的方式,把全重庆60余家先锋文创企业聚集在一起,进行行业思想的交流,先进经验的交互,比如为产业发展链接提供海量的人才和市场资源。依靠全面的扶持政策,渝中区电创园可引进和主动吸引到更多高尖端企业入驻,帮助其实现资源融合和资源对接,有效推动产业发展。 2018年国庆旅游高峰期时,渝中区电创园第一时间迅速反应,积极协调,解决了贰厂“一车难停”的难题。

  纵观重庆整个城市,类似渝中区电创园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正是这些实干的团队,让更多人看到了实现理想的希望,进而投入到文创创业这股大潮中来。

  与产业相结合至关重要

  即便已经几乎到了“全民文创”的阶段,仍需要仔细审视个中问题,比如,全国普遍存在文创泛特色化的问题,重庆也不例外。

  复制品蔚然成风,究其根本是“企业怎么活下去”的问题。对重庆文创产品市场的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是在自己的工作室、门面房里进行作坊式的生产,这样的模式在发展前期,产品创新和产品产出往往不可兼得:坚持创新也许活不到盈利期,但重产出也就将丢失市场的主动权。

  匠人渝城市文化创意空间发起人、重庆千道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甘静的经验是:好的文创产品,必然和产业结合。她认为,文创产品的成功不仅在于有好的创意,也在于产品的落地。文创产品首先是个产品,要对它的表现内容和销售渠道进行全盘规划,形成闭环,逐步推进,才能做成。甘静表示“产业融合很重要”。

  在产业大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铸造了“文化+”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衍生了文化对内、对外的跨界融合。带有旅游商品属性的文创产品属于“对内”的“跨要素融合”。另外一种“对外跨界”则是跨产业融合,比如,“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多种业态融合模式。甘静认为,文创产品最理想的发展状态,就是与产业融合,形成一条从文化挖掘到制作生产再到渠道铺排、售卖等各个环节打通的一个闭环。当然,单靠企业和资本走到这步需要很长的周期,要形成这样一个“闭环”,少不了平台和政府的力量。

  每隔十年二十年,大众都会重新喜欢某一种类型,届时市场将受需求导向产生波动,爆发无数亮点,同时也会暴露出无数问题,这是一个市场迭代的普遍节奏,文创产品市场也逃不过这一定律。有一点不同的是,“文化+”的高融合性,赋予了文创产品的多样性,以至于文创产品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不会太低,很多新颖的思路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进行实验。目前,重庆文创产品市场正处在这样一个需求迭代的时期。经过这个时期的筛选过滤,重庆文创产品市场将脱颖而出经得住市场和游客检验的产品,对重庆7万多家文创企业来说,这条路任重道远。(郑蔷薇)

重庆

文创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