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各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工作,密切配合、协同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特别是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在文旅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十年来,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携手,形成“协同管理、优势互补、形象共树、客源共享”的良好格局,共同谱写了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通过共建演艺联盟、共办艺术展演展览、共创文艺作品、共育文旅项目、共推旅游线路、共享文化消费季等一系列举措,文旅领域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 · “1亿人的互动旅游圈”
“为让三地人民在春节期间‘走亲戚’,我们特别策划推出了冬游京津冀主题线路,方便三地游客赏民俗、逛灯会,体验激情冰雪、享受舒适温泉。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近日,2024京津冀新春文旅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天津举行,拉开了三地春节文旅大戏序幕。
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从太空俯瞰,京津冀三地彼此相联,如同一枚钻石,熠熠生辉。1亿多人口、多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互补型文旅资源……京津冀地区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巨大的文旅协同发展潜力。
(图片:游客在河北省遵化市山里各庄的山庄雪乡景区游玩丨来源:新华社)
在北京,一边参观历史古迹,一边打卡新式地标,畅享古今交织的魅力;在天津,乘海河游船,奔赴一场亲水亲海之旅,抑或漫步百年街区,感受近代历史风云际会;在河北,纵享山乡独特风景,置身休闲度假胜地体验新型旅游产品……
京津冀三地顺应文旅消费转型升级新趋势,推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和而不同”的区域“旅游圈”,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三地游客重合度高,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在互动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培育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区域文旅产业竞争力。
近日,京津冀交界处盘山风景名胜区举办了首届京津冀盘山冰雪文化节,将“冰城”哈尔滨的“文旅热风”引到京津冀地区,吸引周边游客近距离感受冰雪文旅项目的火热。
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氛围中,游客们手拉手围成圈,伴随着动感音乐欢乐起舞。“我们在京津冀地区打造了自己的‘冰雪大世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该景区负责人荣祖成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三地携手推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区域“旅游圈”不断扩容。随着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形成,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图片:公交车上京津冀一卡通刷卡机丨来源:新华社)
感受“诗和远方”的慢生活。北京市民刘先生经常带着家人自驾前往河北旅游,“夏天我会开车四五个小时前往丰宁坝上草原感受阵阵凉意,冬天我常去河北固安泡温泉,性价比高、交通便利。”
体验乡村生态。走进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常州村一处农家院,主人高翠莲端上热气腾腾的炖肘子、黄面饽饽、鱼锅卷子等特色农家饭菜,招待游客。“乡村生态游越来越受到京津冀城市游客的青睐,我家生意好得很。”高翠莲笑着说。
打卡城市新地标。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以来,迅速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孙乾经营的民宿距离环球影城10多分钟车程,接待的客人里外地游客占比约八成,来自天津、河北的游客数量增长明显。“来这里周末短途游再合适不过。”
2024年,孙乾切实感受到了文旅产业的“火热”。“寒假以来,民宿入住率达到90%以上。”孙乾说,特别是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落成开放,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打卡。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大数据客流监测显示,2023年,京津冀三地已互为重要且热门客源地。河北和天津位列北京客源前两位,游客合计占接待外地游客总数的42.3%;天津接待的外地游客中,河北和北京居前两位,占接待外地游客总数的49.1%。在目的地方面,河北和天津为北京游客第一和第三位目的地,游客合计占北京游客外地出游总数的39.9%;河北和北京是天津游客的前两位目的地,游客合计占天津游客外地出游总数的52.7%。
(图片:天津“唐风燕悦”沉浸式场景丨来源:新华社)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认为,每逢节假日,北京是华北地区最火的目的地,大城市的溢出效应意味着周边城市也能收获外地客源;而每逢周末,北京、天津又是河北的重要客源地,周末到河北的短途游将带动河北旅游发展,“充分发挥大城市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可以实现更大的圈层互动。”
二 · 协同机制建设不断创新
十年来,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研究机制,在其积极推动下,京津冀三地文旅协同机制持续完善,有效破解文旅协同体制障碍,极大便利了三地市民出游,让“诗与远方”惠及更多群众。
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签订了多项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营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共同开发旅游线路、进行产品推介,联手开展文旅宣传、举办数字营销活动,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地区信用+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三地文旅市场信用监管合作内容,推动“信用+应用场景”落地,建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监管联动、服务协同”四位一体的文旅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此外,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自驾游相关服务标准,《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的出台为京津冀区域房车露营产业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力推动了京津冀露营旅游、房车营地等业态发展,对京津冀自驾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京津冀旅游集散功能优化和京津冀旅游市场协同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 ·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不断落地落实
十年来,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不断落地落实。例如,为协同推进长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积极发挥北运河文化纽带作用,通州、武清、廊坊三地成立“通武廊”文化和旅游合作联盟,定期举办“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推进文化旅游协同机制全面优化,2021年北运河廊坊全线通航,2022年北运河京冀段实现全线旅游通航。
(图片:北运河香河段丨来源:网络公开)
河北廊坊以香河县为核心,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不断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大运河及其沿岸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编制了《北运河文旅品牌线路策划书》,推出1条京冀精品旅游线路以及8条北运河旅游专线。同时,开展“通武廊”文化旅游专题探访活动,推出了“水韵飘香之旅”等6条“通武廊”特色文旅线路,为撬动京津旅游客源市场提供了有效载体。
此外,为进一步激活长城、大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河北各地市联合北京、天津等地,先后举办多届“长城脚下话非遗”、大运河非遗大展暨京津冀非遗联展等活动,不断推进京津冀三地文旅互融互通。以冬奥筹办为契机,京张两地越走越近,张家口崇礼一跃成为世界滑雪胜地。为加快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落实《共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战略合作协议》,三地联合编制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三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大会,崇礼户外体育旅游线路入选2023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目前,京张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双方在赛事举办、文化互动、旅游目的地推介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
四 · 产业协同发展成果丰硕
十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通过共建演艺联盟、共办艺术展演展览、共创文艺作品、共育文旅项目、共推旅游线路、共享文化消费季等一系列举措,文旅领域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图片: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丨来源:网络公开)
在深化文化协作方面,三地共同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活动期间,全国近2万名文艺工作者为观众献上了包括舞台艺术精品、群众文艺佳作、美术作品等在内的丰富文化大餐,近20万人次走进剧场、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超3亿人次共聚“云端”,有力推动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三地共同承办第十九届群星奖全国决赛及相关文化活动,开展京津冀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打造群众文化精品。联合14个兄弟省市共同主办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邀请京津冀地区的杨柳青年画等3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40余位非遗传承人、500余件展品参加活动。举办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邀请展,推动京津冀群众文艺创作及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
依托每年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和服贸会,三地集中展示京津冀文旅消费新发展、新场景、新体验。主办全球旅行商大会、京津冀房车巡游暨露营大会、文创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点文旅企业进河北暨旅游康养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三地共同推出4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10条文旅科普体验线路、14条周末度假游线路、10条“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旅游线路。上线了“乐游京津冀一码通”,累计发放亿元消费券,注册用户突破150万。
(图片: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地还不断开展区域合作,扩大京津冀文旅合作范围。例如,北京市平谷区,天津市蓟州区、宝坻区,河北省三河市、遵化市、承德市兴隆县6个县(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搭建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东文旅圈),强力打造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组织27家优质景区共同发行“京津冀”文化旅游惠民券(一卡通)12万张,推出“平谷金海湖+兴隆溶洞”等6条跨京津承特色旅游协作线路。
据了解,目前,通过北京文旅资源交易平台为京津冀三地文旅企业和文旅项目招商、融资、股产权转让、资源对接、合作推介等提供专业化服务,累计发布文旅项目1942个,促成381个项目达成投融资交易,金额约342亿元。2021年以来共发布、推介天津及河北两地文旅投融资项目90宗,涉及投资金额约15.6亿元,推动9宗京津冀项目落地,成交金额4.22亿元。
编者后记
十年来,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研究机制,在其积极推动下,京津冀三地文旅协同机制持续完善,有效破解文旅协同体制障碍,极大便利了三地市民出游,让“诗与远方”惠及更多群众。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不断落地落实,协同推进长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积极发挥北运河文化纽带作用。不断开展区域合作,扩大京津冀文旅合作范围。
放眼未来,京津冀三地还应发挥各自区域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破除旅游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行政壁垒和市场流动堵点,提高整个区域的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旅游企业的规模效益,实现旅游供应链的跨界链接,提升区域文旅产业竞争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京津冀三地将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三地文旅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完善文旅服务,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互相支持办好重大活动,携手并进,共创京津冀文旅事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