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行业 > 正文

江西赣州:革命遗址“活”了,红色记忆“亮”了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实施对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和陈列布展项目,在红色资源保护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了不少新路子。如今,革命遗址“活”了,红色记忆“亮”了,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

 

整体规划 红色资源保护走前列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有13个“全红县”、15个“老区县”,红色遗址星罗棋布。为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近年来,赣州市加强整体规划,打造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先行地。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启动编制《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安排专项资金对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等进行维护修缮。

 

      “《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为提升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水平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赣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条例》实施以来,赣州革命遗址因得到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而焕发生机,并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赣州,经过修缮保护和充分利用的红色资源遍地开花:赣南省裁判部旧址成立了“长征源书画院”;红四军物资保管处旧址成立了“于都县理学文化研究会”;昔日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今变身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核心展示园……

 

常态教育 打造红色基因传承主阵地

 

      近日,嘹亮的歌声在赣州市宁都县赵博生烈士陵园上空飘扬。来自宁都第一小学赵博生班的少先队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行队礼,齐声朗诵赵博生烈士的《革命精神之歌》,缅怀革命先烈。

 

      “从建校伊始,宁都县第一小学就与‘红色基因’紧紧联系在一起。”宁都县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春介绍,为了能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铭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学校将“赵博生烈士纪念墓”确立为少先队大队部的德育基地,每到清明都会组织全校少先队员进园祭英,其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永远继承革命遗志、发扬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善用社会“大课堂”,在全市广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打造课内课外相贯通、教学实践相衔接的“大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利用思政课或课余时间,到全市各类红色革命旧址、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场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

 

      同时,赣州市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大力扶持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创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赣州市红色教育遍地开花。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各个年龄层的人,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红色故事中,汲取着助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奋进力量。

 

激励担当 红色旅游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们村最近在互联网上可火了,每天进山的车跟赶集一样,中秋国庆假期,我们小院生意很好,忙不过来。”在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如意农家乐”老板陈名华脸上挂满笑容。

睦埠村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的故乡。政府对睦埠村刘启耀故居进行整体修缮保护,整合红、绿、古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唱响“讨米革命、启耀初心”红色品牌,陈名华和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

睦埠是赣州众多红色村庄的一个代表,其发展印证了赣州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方法论”——始终坚持与旅游景点建设、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相结合,持续改善民生,推动乡村振兴。

 

      由于革命文物大多分布在乡村,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赣州各地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专项资金,打包用于文物保护所在村庄的综合改造,统筹推进水、电、路、文化、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革命遗址维修过程中因地制宜开辟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室、休闲娱乐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

 

      回望来路,红色始终滋养着赣南大地,赣州市将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红色文化成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社会共识的宝贵财富,为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记者 秦海峰  责任编辑:王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