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行业 > 正文

文旅高质量发展再添科技新动能

      在刚刚结束的第19届亚运会上,由1亿名“数字火炬手”汇聚而成的“亚运数字火炬人”,为亚洲奥林匹克历史增添了一抹绚丽的科技之光;在今年的国庆黄金周,科技创新塑造了各地文旅新玩法、新场景、新业态,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出库名单》,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博古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入围。这些项目通过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动能。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数字艺术部主任张宜春认为,这些项目突出了解决文旅系统科技问题的针对性,体现了技术场景应用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以及国家与世界总体科技发展的同步性,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集成开发验证研究的全研发阶段均有所布局、有所突出。

创新舞台演艺形式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智能动态轨迹跟踪的演出飞行互动系统研发”作为重点项目入围。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智控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王小君介绍,该项目的成功研发,不但可以提升沉浸式文旅体验,还可以将智能动态轨迹跟踪技术与舞台灯光系统结合,实现灯光的精确控制。通过跟踪飞行装置的轨迹和位置,自动调整舞台灯光的照射方向、颜色和强度,创造出更加动态和炫目的舞台效果。“这将有效提升演出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体验性,同时减少人工灯光调整的工作量。”王小君说。

      据悉,该项目的研发将助力融合多自由度轴控制下的任意姿态飞行演出在国内首次实现,并在国内外演出场景中应用,将丰富国内外各类大型秀场、大型马戏等演出的表演形式,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完成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赋能。

      张宜春认为,此次出库名单中的“基于智能动态轨迹跟踪的演出飞行互动系统研发”“高科技游戏游艺设备星空之环的研发和应用”等项目都注重文旅行业特型装备的“专型专用”,强调特型装备解决本行业的特定问题。从技术上看,这些项目都对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前沿技术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和集成。

打造文化遗址体验新模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涛认为,通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将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构建文明演进的叙事图景;将现场遗存的“前世今生”转化为普通游客看得懂、触摸得到的“中国故事”,最终形成见证文明延续、铸就共同体意识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第一现场,是当下亟待关注的焦点。

      此次,中国美术学院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混合体验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入围。卢涛介绍说,该项目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为空间体验载体,通过文化遗址体验升级与沉浸式文旅业态转型,以沉浸式混合体验技术提升文化遗址的旅游体验。

      “该项目打通了文化代表性、艺术表现性和大众传播性的壁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文化遗址体验模式创新提供应用示范,为沉浸式文旅新业态提供可借鉴的模板,对系统性设计创新推动文旅产业的数字化、体验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卢涛说。

      张宜春认为,此次出库名单中的“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沉浸式漫游中基于全景影像的数据价值挖掘研究”“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混合体验技术集成与应用”“戏曲数字演艺虚拟制作研究”等项目,强调了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展示、体验和传播理念,突出了文化展示和体验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

赋能公共文化建设

      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博古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丝绸纹样数字化标准及数据库建设”入围名单。该项目开展馆藏古代丝绸文物和近现代丝绸样本的研究和数字化工作,根据馆藏丝绸纹样的现状以及保护利用的目标,建立丝绸纹样元数据、信息标签、数据库结构、字段规范等丝绸纹样数字化标准;结合丝绸纹样数字化进程,对馆藏丝绸文物和丝绸样本进行现状分析,制定丝绸纹样保护方案,开展丝绸纹样本体保护,提高丝绸纹样保护的数字科技水平。

      张宜春认为,“丝绸纹样数字化标准及数据库建设”和北京国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基于用户体验的缩微文献数字化图像着色研究”等项目,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模拟时代的文化资源转向数字时代的文化资源等的重要举措。

      这些项目的研发将进一步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呈现,满足多领域开发应用需求,推动文化消费,有效赋能公共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李荣坤 责任编辑:王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