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行业 > 正文

让中秋节俗更好地融入旅游活动

  张汀

  白露刚过,我们即将迎来农历八月十五——代表团圆的中秋节。在先人的观念中,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阴阳相调是万物顺利生长的保障。《礼记·祭义》有云:“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管子·轻重己》记载:“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损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祭月仪式的宏大与隆重可见一斑。最初人们于秋分祭月,但极易遇到“祭月不见月”的情况。因此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天象稳定、月朗星稀的农历八月十五。

  民间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到了唐代,许多诗人的名篇中出现咏月的诗句,宋时则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主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记载:“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彼时,中秋为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明清之后,民间世俗情趣愈发浓厚,形成一系列围绕节日举行的活动,赏月、食月、占卜、斗虫、祭祀土地生日、讲述月亮传说等,让人们的中秋活动丰富多彩。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历时半月,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邛海边录制完成。西昌有月亮之城、航天之城美誉,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直刺苍穹,为中国的探月工程拉开了序幕。本次“秋晚”,是一块兼具现代与传统、乡土与时尚的“五仁月饼”,将现代艺术形式与来自凉山、西昌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歌舞融于同一舞台,让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都能读懂、爱上中国文化。

  今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四川西昌将中国人祈求平安团圆的月文化与当地彝族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非遗项目相结合,以“秋晚”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广西合浦建设月饼小镇,打造中国最美乡月文化传承地;江西宜春明月山举办月亮文化旅游节……都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期待全国各地有更多这样的实践,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游客收获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中秋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张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