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民宿 > 正文

老村舍变新民宿 “美丽经济”更有味

  4月16日晚8点,老山北麓,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六组居民许贵玉还在忙碌,她家的两层小楼正在装修,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挑灯夜战,因为许贵玉的“村野山歌”新型民宿25日就要试营业,“五一小长假这波旅游高峰,千万不能错过。”

  今年,南京探索新型民宿发展模式,将劳模疗养、职工疗养资源融入民宿产业,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助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许贵玉就是浦口区首批拿到“政策红包”的居民。

  大埝社区六组,是被当地村民叫做黎家营的山洼洼,过去没水没电没路,是远近闻名的“三不通”。2015年,浦口区依托青奥会山地自行车赛道,在老山脚下打造美丽乡村景点,“水墨大埝”一炮走红。因为建设需要,黎家营如今拆得只剩13户原住民,许贵玉的家,就在景区边上,升级新型民宿,她第一个赞成。2018年,许贵玉主动把自家小楼改造成了农家乐,3间客房外加餐饮,一年净收入近10万元。“自主经营,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源不稳定。”许贵玉说,周一到周四几乎无人问津,周末人又太多,有生意也接不了。

  许贵玉的烦恼,是整个民宿行业的共性难题。潮汐现象,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年初,南京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劳模、职工疗休养活动向美丽乡村导流,把乡村景点周一到周四的“空窗期”变成“黄金期”,周末正常向市场开放。同时,地方政府主动介入民宿升级改造,在村民自持自建的前提下,浦口区城建集团免费提供改造设计方案,统一装修标准,装修费用按上限30%的比例给予村民示范性补贴,降低运营成本,解决后顾之忧。政策一宣传,黎家营6户居民积极响应,许贵玉更是把原来的3间民宿扩大到了10间。她算了一笔账,如果工作日实现满房,民宿的收入就将接近70万,“房子还是我的,这等于是政府给我们抱了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

  送客源、送设计、送标准、送补贴,这还不够。大埝社区成立黎家营乡村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社区联合本地村民、运营团队、水墨大埝景区,优化资源配置,更新产品供给,解决运营中的实际问题。“组建合作社,主要是为引导村民规范经营。”社区书记杨震介绍,除了常规服务,合作社建立了约束机制,一旦民宿服务质量跟不上,合作社将酌情减少该户的客源配额,“既要把政策用好用足,又不能给非法经营可乘之机。”

  好政策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去年大学刚毕业的朱叶童,学的专业就是酒店管理。如今,她家的三间老宅已经改造完成,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当“老板”,小姑娘一脸兴奋,“现在我是名副其实的‘新农民’,和乡亲长辈们一起创业,可得干出个模样来!”

旅游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朱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