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行业 > 正文

馆、社、店融合,助力构建“书香社会”

  本报记者 郑 洁

  “书香社会”建设至今,通过出版、发行和图书馆界三方努力,阅读与读者“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正逐步缩小并趋向于零。尤其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加速资源重组和产业转型,图书馆与书店、出版社融合发展,正在产品、资源整合和数字化转型上狠下功夫,携手书写“十四五”发展的新篇章。

  图书馆:总分馆制打破“沉静边界”

  曾经以沉静形象示人的图书馆,近些年是真正活起来了。4月初,北京东城区语文书店刚以东城区图书馆合作分馆的新身份,和东城区图书馆共同举办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推介活动。语文出版社是教育部直属出版社,也是全国唯一的语文专业出版社。近年来,语文书店借力图书馆分馆制,通过多种方式推广阅读。

  4月的活动让读者王苏华的内心获得感十足。“别看我是‘老’古诗词作者了,可是有关词牌的讲课还是第一次听,好过瘾,我还拿到了《常见词牌100例》。”像王苏华这样的读者不在少数,语文出版社资深编辑南宝顺现场举办词牌知识讲座后,他的《常见词牌100例》一书也被读者抢购一空,读者自掏腰包买的图书和文创产品总额近千元。

  “语文书店分馆自开馆至今,已接待读者500余人,为读者新办借书证近百个,外借图书上千册次。”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国内不少书店与图书馆合作,由图书馆出经费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服务,既对图书馆的读者有利,使读者参与了图书馆文献建设,又对书店有利,有的书店还专门在店内腾出一定的空间,建立了图书馆的分馆。比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推进的“社会化合作分馆”,就是在挑中的书店内专门辟出区域,用于图书馆馆员对读者所选图书进行分类、编目、盖馆藏章等加工,现场办理借阅手续、办理借书证等。这些分馆还实现了与北京市300多个公共图书馆图书的通借通还。

  “办了425张借书证,外借图书万余册,到馆读者2.5万人,故事会9场,参与家庭70余个……”阅想书店负责人王向民非常欣慰,去年11月底阅想书店作为东城区图书馆分馆开馆以来,3个多月就拿到了之前一年都无法达到的数据,“以前社区居民几乎不会进来,一天见不到一个读者。”

  阅想书店之前是从属于化工出版社的化工书店,已经有35年历史,以专业性极强的图书为主。如今,阅想书店扩容60多平方米,增加了沙发、桌椅等配置,开辟专门的阅读空间,名字也改了,并联手图书馆力量开始寻求以社区居民为主要读者的业务转型。

  这样的热闹也见于2018年7月由东城区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共同挂牌的王府井书店分馆中。截至3月底,王府井书店分馆依托王府井步行街及成熟商圈的优势,接待全国读者近20万人次,外借图书10余万册,办理借书证2380个。

  既往,王府井商业和旅游业发达,但周边居民对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这个分馆填补了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在公共文化上的空白,仅外借书册这个服务指标,就相当于5个街道图书馆的服务体量。

  王府井书店分馆不但把“你选书、我买单”的活动改成了天天进行,还开通面向读者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其中10台数字阅读计算机为读者提供的数字内容中,有首都图书馆整合多类型的数字文献,内容涵盖300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电子期刊、2000种有关中华文化的视频、1万种古籍、2万场讲座以及专题视频等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一个集艺术欣赏、资源查询、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一跃而出。

  2020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初步有效控制后,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就启动了一个“故宫以东·书香之旅”活动,选定包括分馆在内的首批16家书店推进读者选书活动。去年活动举办18场,每场活动提供2000元的读者选书经费,共造访了16家文化地标书店;今年活动新增8家书店,并按照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顺序每两周举办一次。“故宫以东·书香之旅”精心设计的活动系列纪念票已引起众多读者的收集兴趣。

  “东城区有100余家特色突出、知名度高的书店,如三联韬奋书店、中国书店、故宫书店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一天读者量1000多人次,一年有五六十万读者。这些北京文化地标要好好激活,读者资源要好好引导。”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此举推动了图书馆馆员了解读者对文献的需求,让读者直接参与了图书馆的文献建设,也加强图书馆与出版界的行业交流;了解出版界的重点书、热点书,从而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拓宽了公共阅读空间。

  书店:发挥文化地标融合作用

  虽然大多书店和图书馆联合做的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并不意味着这不会给书店带来经济利益。

  “钟书阁每年在全国要举行的活动多达五六百场,仅徐汇区分店每年就至少要举行二三十场跟图书馆、出版社合作的活动。”钟书阁徐汇店总经理朱兵说,钟书阁在卖书之余,之前一直和上海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业务,重点是少儿文学、社科类图书,并且出版品种逐年丰富。钟书阁以书店、出版社双重身份与图书馆进行多元合作:既要听取图书馆对各类图书的需求,开书品配送会,也要带着自版图书到学校图书馆等推广;书店还会和图书馆共同发起主题活动,引入作家讲座等丰富的内容,助力图书销售。

  近年来,在图书馆为书店带来客流与收入之下,书店这个更贴近市场的场域提供了读者和店员、馆员,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亲密接触,反向提供补益性资源,双方合作不断深化。

  新华书店总店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涛介绍,王府井书店就是新华书店总店和各省区市新华书店在“馆、社、店融合”路上的积极探索之一。新华书店的馆、社、店融合自2015年启动,让读者参与图书馆采购选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图书馆的需求与服务的矛盾。如内蒙古图书馆联合内蒙古新华书店推出的“彩云服务”、新华书店总店与浙江省图书馆联合开展的“你选书、我买单”服务等,真正实现“借、买、还”一条龙服务。新华文轩与四川省图书馆联合打造的“文轩读读书吧”,使馆店互通形式更为丰富。

  据悉,新华书店还在建设线上馆配平台,实现图书馆、出版社、书店在信息上的互联互通。如去年4月20日浙江新华书店集团上线的“云馆配”平台,实现了图书选购的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形成馆、店融合新业态。

  出版社:内容、发行、市场资源的改革共振

  正在山西太原市图书馆展出的《咏秋学画》阅读海报,吸引了当地众多读者的目光。这批海报的作者邓咏秋是国图出版社图书馆学编辑室的主任,她在疫情期间创作的这一系列阅读推广绘画作品,已经走进了100多个图书馆展出,成为国图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推动全民阅读新探索的缩影。

  近年来国图出版社在馆社合作上的新探索包括携手推动全民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第三期《史记》中担任文化嘉宾的张大可,是由中宣部支持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具体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中《史记》一书的解读人,已在金陵图书馆等各地图书馆举办多场讲座。“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也将在全国近20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开展“全国行”活动,首站活动将于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在首都图书馆推出。国图出版社陆续与各大图书馆合作的《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也已相继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27家著名图书馆收藏的1500余种稀见方志。

  “近年来,国图出版社还创新出版模式,帮助图书馆转化服务成果。2019年出版的《主题图书馆的杭州模式》,由知名学者总结杭州图书馆的主题图书馆模式;今年即将出版第一批《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收录了20多位图书馆老专家的口述故事,为图书馆事业保存记忆。”国图出版社社长魏崇说。

  故宫出版社也对馆、社、店融合带来的共振效应深有感触。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他们出了三本一套的《单霁翔带你走进故宫》,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的剧场做首发,可容纳360人的剧场通过微信预约不到4小时就报名满了。图书馆当场订的20套书当天就被借走10套,他们社带去的200套书里有140套签名版全部被读者买光了。

  “当下出版社和图书馆、书店之间,既有出版社提供书单供图书馆和书店采购的常规操作,也有涉及书目选题的交流探讨,会举办立体化的宣传活动如新书发布会、作者见面会、学术沙龙,一些馆、店、社还有场所资源,让更多文化要素有了重新组合、大展拳脚的机会。”一位出版社负责人和记者分享。

  馆、店、社的合作转型初露锋芒,这种共同推动全民阅读的新方式,为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尝试探索突破口。伴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新业态,读者强调参与感、个性化的消费以及消费场景多元化的趋势,单一的阅读体验难以满足大众需求,“馆中店”“店中馆”“前店后社”等新型产业模式正不断涌现,将成为众多城市文明建设、“书香社会”建设的鲜活实践。

旅游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张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