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特产 > 正文

仙居特产:馒头干松

  仙居童谣《烂叫猫》曾有唱词:“烂叫猫,刮猪槽。刮了天,三脸馒头干;刮了地,流眼泪。”热气腾腾的馒头干是仙居人过年时招待亲朋好友必备的食品。可是馒头干不耐放,于是,智慧的仙居人就想出了把馒头干烘干的妙招,这便成了馒头干松。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家中奶奶或外婆做的馒头干松,脆脆的香香的,极其好吃。”不少80后和90后都会有这个同感。阳光晒得人懒洋洋的午后,阿婆生起了炭火,在炭火上支了张铁丝网,喊来家中孩子帮忙打下手。隔壁邻居若是看到,也会主动上前帮忙。于是,烤馒头干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一群人坐着打打牌,说说话,时不时地翻动下馒头干,好不热闹。不过,这样的场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明末清初的《路径歌》中曾唱到:“仙居县前碱水面,还有钱氏馒头干。”可见仙居馒头干的历史悠久了。上世纪出生的人对馒头干总是记忆犹新。五六十年代时,许多贫寒人家用玉米粉或乌面加些糖精制作馒头干,白面做的馒头干是当时稀罕的珍品。馒头干在形状上也不像圆形的馒头,而是类似于西方的长条形面包,且刚刚蒸好的馒头干质地上如面包一般膨松,口感松软而绵柔。烘干后的馒头干能够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其便于旅途携带作干粮之用,为普通民众所喜爱,遂长期流行于仙居民间。

  馒头干其实是用小麦粉加红糖做成的馒头,里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花生、芝麻、葡萄干之类,然后蒸熟、切厚片、再烘干,就可以成为一种可长久放置的休闲食品。馒头干所用的面团的发酵需要恰到好处,发酵不充分,会影响口感的松软;过分发酵,则会增加面粉本身的酸味,亦影响口感。和现在比起来,以前烘馒头干的工序更加复杂。首先要将做好的馒头干放在一个铁丝网上,得烘上个一天一夜。白天要时不时地去翻搅两下,在烘烤的时候,注意要用布盖住,热气随着布的空隙溜走,这样烘出来的馒头干松才够松脆爽口。烘成后的馒头干松,不仅香脆可口,更易于储存,闲暇时啃上一口,“嘎嘣嘎嘣”的脆响,让人觉得越吃越有劲。

  仙居馒头干松,吃在嘴里醇香清甜,松脆爽口,令人回味无穷。无需精美包装,只要放在密封的瓷罐、玻璃罐里就能放个半年,孩子们上学前揣几块放在兜里当点心,老人们拿几块放碗里,冲些开水倒些白糖,泡软了吃,方便又充饥。

特产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朱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