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装备 > 正文

以文旅消费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开启了以文化和旅游消费助力夜间经济发展,充分释放国内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时期。

  文化和旅游消费是夜间消费的重要组成,也是大众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领域。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1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将国家战略和国家级规划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工作手段,对于以文化和旅游消费促夜间经济发展给出了积极、清晰、具体的路径。

  

 

  图虫创意 供图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有助于构建起夜间消费高地,充分释放居民和游客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带动各地夜间经济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是多业态集聚地,可以很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潜力。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有助于以业态集聚构建起夜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优化,提升经济竞争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集聚了餐饮、游览、购物、文化、娱乐等业态,各业态之间互为支撑、互送客源,最大限度发挥各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并以产业集群形式带动产业链前后端企业发展。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有助于构建起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创意新区,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中,夜间营业的文化类商户数量或营业面积占比不低于40%,夜间营业的文化娱乐设施项目数量或游览面积不低于40%。这一要求凸显了文化消费在集聚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文化为底色,融创意创新为一体的文化消费产品、场景和服务,应成为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的突出特色。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在《通知》的要求之上,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四大内容体系的打造:

  一是以品牌产品为核心的夜文旅产品体系。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需要打造以品牌产品为引领的夜文旅产品体系,形成本消费集聚区与其他消费集聚区的突出区别。各地夜间经济发展中,逐渐集聚以品牌企业、品牌门店、品牌产品、品牌活动为主体的夜文旅供给体系,发展夜游项目、旅游演艺、夜市街区、夜间节事等四类夜间文化和旅游业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夜经济品牌项目,如北京的北京坊、上海的南京路、重庆的洪崖洞、成都的宽窄巷子、长沙的文和友等,以及一系列夜游产品,如秦淮河夜游、瓯江夜游、大唐不夜城、锦江夜游等。日益丰富的夜文旅产品体系是各地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基础,也是各地构建本地独特夜消费吸引力的核心。

  二是以多元业态为主体的夜经济产业体系。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需要构建多业态组合的产业集群,在满足市民、游客丰富多样的夜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依托夜间消费的力量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夜间是消费者抛开繁琐工作、放松身心的时间,夜间业态的成熟度和各业态间的匹配度对于夜间消费的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各地的夜间经济发展中,以餐饮为特色的单一业态集聚最为普遍,如深圳的南门一坊美食街、杭州的河坊街、西安的回民街等,都以最为高频的餐饮需求为目标形成产业集聚,是夜经济发展的常见形态。但更为普遍的是,囊括了餐饮、购物、文化演出、娱乐、商业等综合业态的夜经济集聚区,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夜生活体验,综合性业态的集聚区也因此更受追捧。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作为首批“夜京城”地标之一,集聚了“商旅文体娱”五大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活动,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北京快速崛起的夜生活消费区。

  三是以本地文化为底蕴的夜生活体验体系。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打造,需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构建起以文化为特色的夜生活体验体系。游客在目的地的活动正越来越从单一的景区参观转向深度生活体验。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的感知、目的地生活方式的体验,是游客与目的地建立起情感纽带的关键。无论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看当地特色演出,了解当地特色民俗、建筑、街道、生活方式等,还是购买当地特产,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当地有别于他地夜生活的最大特色。而夜间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景区开放时间延长,又为游客体验当地文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场景。

  四是以公共配套为基础的夜城市支撑体系。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离不开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体系的支持。夜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城市灯光照明设施、夜间公共交通和停车场等城市基础性工程的完善,也需要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药店、24小时书店等夜生活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夜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作者:特约评论员 吴丽云;编辑:宋雨秋)

旅游

来源:网易新闻 责任编辑:朱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