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报新媒体-第一旅游网 » 公益 > 公益列表 > 正文

新疆巴格其村:定向培训促进脱贫增收

  “我在家门口的乐器作坊边接受培训边上班,现在自己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做保障,还可以回家来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太高兴了。”从事乐器雕花工作的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海如妮萨·巴克告诉笔者。   和田地区墨玉县在南疆四地州中条件最为艰苦、最为贫困,喀尔赛镇巴格其村位于边疆和沙漠边缘,基础教育欠缺,一二三产业基础脆弱,如沙漠缺水、缺耕地、人口密度大、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等诸...

  “我在家门口的乐器作坊边接受培训边上班,现在自己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做保障,还可以回家来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太高兴了。”从事乐器雕花工作的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海如妮萨·巴克告诉笔者。

  和田地区墨玉县在南疆四地州中条件最为艰苦、最为贫困,喀尔赛镇巴格其村位于边疆和沙漠边缘,基础教育欠缺,一二三产业基础脆弱,如沙漠缺水、缺耕地、人口密度大、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发展困难和脱贫障碍等,都是当地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和复杂课题。

  据了解,巴格其村共有住户648户,总人口2434人,贫困户294户、1228人,2017年贫困发生率46%。2018年11月,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工程学院、墨玉县教育局驻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努力下,引进和田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在巴格其村设立扶贫工厂,开设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维吾尔传统手工艺乐器制作”项目。

  海如妮萨·巴克也就是从这一年11月开始,进入了和田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的扶贫工厂上班。经过工厂乐器工艺非遗传承人手把手的教授,如今她能独立在乐器上雕出精美的花纹,月收入达2000余元。“我学的东西越多,掌握的技能也就越多,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海如妮萨·巴克说。像海如妮萨·巴克这样接受培训上岗的有280人。

  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巴格其村的扶贫工厂占地600平方米,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维吾尔乐器生产性保护基地和十二木卡姆演奏培训基地,命名为“文化扶贫项目非遗+工坊”。2018年11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墨玉县文化扶智(志)座谈·深度贫困村乐器发放仪式在这里举行。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驻墨玉县“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巴格其村第一书记牙合甫·排都拉说,举办木卡姆艺术传承人培训班,就是要让木卡姆艺术得到历久弥新的传承,不断壮大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为各族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用本地的木卡姆艺术讲好墨玉故事,传播墨玉正能量。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引进当地龙头企业纳克西湾手工地毯开发有限公司,在巴格其村建立非遗工作作坊,开发“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项目(国家级),实施维吾尔传统手工艺地毯培训、编织、生产加工,力争打造和田地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培训、设备加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目前,该地毯工作作坊容纳手工地毯编织工人52人就业,大多数为村里妇女,其中贫困人数28人,月工资可达1400元-2200元。

  此外,驻村工作队发现,民族乐器制作工艺、民间木雕工艺技术有相通之处,于是通过购买设备,结合手工和现代工艺传统,邀请乐器制作和木雕工艺师傅专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进行培训,使当地百姓的各类果木,主要是核桃树得到有效利用,加工利用并形成产品销售到市场,促进贫困地区更多劳动力就近培训、原地就业和稳定增收。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王洁说,利用“公司+非遗+工坊+贫困户+定向培训”的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学习传统工艺,因地制宜邀请业内专家、非遗传承人亲自面授、手把手教授,掌握相关技能,激发内生动力,有效带动和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持续增加收入,助力精准扶贫。(王思超)

新疆

培训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